锁眼里看世界

天下5912

GET IN TOUCH

你好!

理财小白的探索—缓冲预算

前言

这个系列好久没有更新了,这次更的原因主要是最近几个月频繁出现了超额的花销,通过写这篇文章反思以及总结对策。

自上篇“理财小白的探索”系列博客以来,我一直坚持将两张日用的银行卡清零,赚到储蓄农行卡的政策。通过“月初提前存+月末划转清零”这个方案,可以说每月的储蓄率能够达到20%~40%。

“月初提前存”我记得是第一篇想出来的办法,然后再写完一篇之后,我在实践中发现如果上个月末未花销的钱如果还留存在日用的银行卡中的话,那么下个月我就有很大的概率会把上个月的留存连带这个月的生活费一起花完。所以我又写了一篇文章反思,并总结出“月末清零”的方法。但是,这套方法也有弊端。

实践中产生的问题

“月末清零”这个政策主要适用于平时使用的两张银行卡,但是我回顾了一下去年十二月和今年二月份出现的问题,发现“微信零钱”和“余额宝”这两块的钱其实我没有做应对措施。那假如未来有笔钱它在月中打到微信零钱上的时候,我该做何措施?

除此之外,如果你有一个特别想买的电子产品,这个东西需要用“大额开销”建行i来买,而建行i没钱了,但建行ii有钱,但建行ii是用来日用开销的,不应该用这张卡购买,那么这个时候怎么办?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下面通过分析两个月的账单来阐述。

2022 年 2 月份的账单

首先这里先分析下 2022 年 2 月的账单,其中:

  1. 建行i -> 742.78 / 800
  2. 建行ii -> 685.83 / 800
  3. 微信零钱 305.56

共消费 1737.17 元,比预定超出 137.17 元。

这个月的开销除了吃饭,比较大的有以下几个:

  1. audible 24个点 159.99 x 2 -> 319.98 (建行i购买)
  2. 两本纸质书和一本的电子书 318.95 + 79.3 -> 398.25(建行i购买)
  3. 录音笔pcm-m10 350(建行ii购买)

以上三点就可以看出,录音笔其实应该用建行i买的,但是建行i一个月就只有800元,剩余的钱不够买录音笔,导致录音笔只能用建行ii买了。

这只录音笔是在 2.11 买的,然后由于老妈月中打了额外的钱,不过是在微信零钱里,此时建行ii的钱只剩下 480.17 元了,还有 20 天,比较难支撑,所以当时就使用微信零钱来充一卡通解决食堂吃饭的问题。由于到后面没管开销,也没有每天记账,所以最后我划转算账的时候发现超预算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这次问题的导火索就是购买了 pcm-m10 这个产品,然后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暴露出问题是好的,分析后的重点是要想出解决的对策。

对于微信零钱和余额宝这两个东西,我自己的对策是以后不能留有非常大的金额,一定要及时划转到银行卡中,不然在消费的时候很可能会忽略本月设定的生活费预算。对于“互换的金额”(比如寝室里要交120,我交了24,室友给我转的钱都到了微信零钱里),这种钱可以不转到银行卡里,属于生活费预算的一部分。而对于额外收入,对于超过50元以上的,一定要划转到银行卡里,不论手续费多少。(定这个数字是因为偶尔会有商家返利什么的,感觉这种钱还是可以留的,影响不是很大)。

除此之外,我个人的想法是,再开一个银行卡虚拟账户,设立为“缓冲预算”,同样每个月划转,这个钱从原来每个月初的存款中抽调,金额暂定为 100 元。如果本月没事,那么100照样存,如果需要用到的,就从这个里面拿。其实我在最开始实践的时候就有缓冲预算的想法,但由于当时没有形成“月初先存”和“月末清零”的机制,缓冲预算的作用基本上没上作用。由于上述机制的形成,导致每个月可以用来购买额外的东西还是比较少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感觉到生活中会频频地出现不可抗力的消费。 到了大三,相对于大一,可能要操心越来越多非学习上的事情,有些事情是无法预料的,这个“缓冲预算”的设立也是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情况的发生,防止我需要从“只存钱的储蓄卡”的拿钱,这个是底线。

2021 年 12 月的账单

由于 12 月份买了太多的书,导致信用卡需要分 12 月和 1 月两次来还,除此之外采取了一些比较激进的措施,结果是总体问题不大,就是 12 月 31 号有一笔不可避免的 15.60 元打印费用(期末考试用),当时建行ii里没有足够的钱支付(只有 2.86 元),只能从“只存钱的储蓄卡”中拿钱,然后到了 1 月初再补回去。这个暴露出来的客观问题主要是没有“缓冲预算”,主观原因就是自己的欲望太大,看见打折的书恨不得都买下来,得做检讨。

反思

在撰写这篇博客的时候,其实我隐匿了一个未来很可能出现的隐患:假如你有一个特别想买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的价格超出了你的生活费,你不得不使用“只存钱的储蓄卡”来进行购买。 拿托福考试报名来举例,一次报名需要的钱很多,就目前而言,我只能从“只存钱的储蓄卡”中拿钱,没有办法。其实《小狗钱钱》里讲过这类问题,就是创建一个“梦想储蓄罐” (但是考试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大一样,上面只是举例子),把平时结余的一部分存在这个里面,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这个实践起来比较困难,比如存的量?或者说有一个限量的东西,但是你“梦想储蓄罐”里的钱不够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目前我还没有想出比较好的解决方案,还需要继续探索。对于我自己来讲,这些比较大额的费用一个是考试,一个是和墨水屏有关的电子产品(像 12 月份买了海信a5),至今没有想出对策来。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信用卡,和这个东西打了一年多的交道,我发现想要理性地使用它是一件很困难的问题,如果不是必需,我真的不想用。我在想,现在只是用来买书,假如以后还要用来做别的事,那怎么办?一定要预先想出方案来应对这种问题。我可以坦诚的说,2021年11月和12月由于买了太多的书,因为还信用卡的压力和不愿意动用“只存钱的储蓄卡”,导致自己吃饭的钱缩减了很多,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想出对策,现在只能做自我检讨。

在今年的总理答记者问中,总理其实提到了一个概念,类似于“政策储备池”。就是说,对于 GDP 增长速度设置为“5.5%”的背后,其实政府有一系列的政策配套,能够确保完成这个目标。而且,政府也会预先设置很多的政策,只是没有颁布,形成一个储备库,以至于有危机发生的时候,不会手忙脚乱。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我其实受益匪浅,其实对我们个人也是这样,一定要在安逸的时候多想一点方案,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最坏的情况